總編猜你應該看過上一篇我和你聊聊自己的文章,裡面記錄了小船平凡的開局、遭遇的困難已經下定決心改變的契機。收入破億對小船來說是一個開始,永遠不要停下來,要活著,但不要只是活著。本文也請到小船繼續分享在網路事業獲得的成績,以及其中的祕訣,一定要看到最後喔!
小船獲得的成績
討論成績之前,我想先請你回顧一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怎麼樣的?
不管是英語,還是吉他,一般的教學需要一個教室,假如一個教室只能坐40個人。
那如果有80個人來找你,你就麻煩了,你要開兩個教室 。
也就是說,每當你想要擴大你的收益規模的時候,你需要付出的成本,就是邊際效應。
話說回來,那線上課程呢?完全沒有這個概念。
1個人買課程跟1萬個人買對你來說沒有任何區別,你也不需要租場地,或者投入更多時間。
自動化這個非常好理解,我幾乎不需要做其他多餘的事情。整個從認識我到成交的過程都是全自動完成的,客戶從我的YouTube認識到我,然後會被我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所吸引,如果他們想要了解如何跟我一樣打造一個變現能力極強的YouTube頻道,自己會去影片資訊欄了解我的課程,參加我的免費教學。
如果他們認為這是他們想要學習的,只要點擊購買按鈕,課程帳戶就會全自動幫他們開通。所以,線上課程對我來說是一個接近100%自動化運轉的事業,我只用拍YouTube影片就可以了。
而且在2020年末之前,我幾乎都是一個人經營,那時候我男朋友都是幫我回回郵件而已。
並且YouTube這個平台有個特點,就是長尾效應非常強,即便是3年前拍的影片到現在還在給我源源不斷帶來新的觀眾。只要有新的觀眾,就可能會有更多人對我的產品感興趣,就會給我帶來源源不斷的流量。
而且令我最開心的是,這套YouTube課程的確幫助了很多人,我也因為這套課程讓我鏈接到了本來一輩子都不可能認識的人,比如下面這篇就是我在日本旅居時候在東京遇到的兩位學員yui和爪尼老師。
他們本來是在公司上班的人,但是決定用自媒體開展自己的副業。還有在北海道時候遇到的《北海道女婿Jerry》。
他現在已經建立了一個穩定的YouTube頻道,專門介紹日本的旅行和各種風土人情,又有自己的旅行產品以及滑雪學校,YouTube頻道讓觀眾源源不斷的成為了他的客戶,他現在每個月從YT引流已經變現可以變現數百萬台幣。
當然,我自己因為這個事業,短短的幾年就賺到了普通人一輩子都賺不到的錢。
上面說過,19年創辦的YouTube金牌運營秘笈截止到2023年年末,已經有超過8000人加入了。我也靠著我的線上培訓事業獲得了豐厚的收入。
下圖是我獲得的Teachable和Clickfunnels的獎盃。
目前為止總共獲得了Teachable的1枚100萬美金獎盃,1枚300萬美金獎盃,和Clickfunnels的2個百萬美金獎盃。
在22年的時候,我也獲得了來自teachable的官方祝賀信。信中說根據他們官方的課程創作者數據來看,我的這套培訓是全大中華所有地區(包括台灣,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
所有國家或地區的課程銷售額第一的成績。一開始我還不相信,還以為是什麼詐騙郵件。但是當我看到Teachable官方Email的域名時,我真的很驚訝。因為這代表了這個成績在大中華區是已經是頂尖第一名的成績。
但是,我其實並沒有做什麼過多的推廣,我只是把我的知識和經驗濃縮成了一套課程,然後用一套自動化的銷售漏斗在獲客和成交而已。
*teachable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課程軟體提供平台,YouTube金牌課程就放在teachable上。
*根據teachable官方的解釋,在新加坡應該排在第二位,但排第一的是一套英文市場的課程。
同年,我被邀請去了美國,越南,杭州,深圳等多個地方參加了好幾個商業老闆內部的私董會和閉門會,認識了很多西人,華人身價數十億的老闆。
當我以為只是過去重在參與的時候,沒想到原來我就是現場主軸之一,被邀請上台去做自我介紹和行業分享,例如講我是如何做到這些的。
非常意外的是我在台上做了一些小小的自我介紹,立即就有幾十個老闆主動的加我私人聯繫方式。
當時我的腦子裡面突然蹦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可以站在這裡?
別人用人生幾十年的努力紮根建立的巨大行業壁壘,為什麼我可以輕易的跟他們鏈接,他們對我公開透露那些他們當下對行業趨勢的洞察,見解,甚至參與到他們正在策劃的秘密項目?
原因僅僅1個,我是行業頭部的自媒體new money,算是這個市場少數有資格深度講這個知識的老師,而自媒體恰恰是現在很多個人甚至是企業想轉型和進軍的賽道,之前在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自媒體帶來的巨大價值的時候,我選擇all in進來了。
沈澱下來的5年的思考和技術,以及菁英團隊,而現在我所擁有的,恰恰是那些傳統大老闆,甚至是很多普通人夢寐以求的認知資源。
所以,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來問我線上課程怎麼做,這裡面包含想要嘗試知識付費這個賽道的素人,一些同行,或者有一技之長的專家想要包裝打造線上課程, 甚至也有不少好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台灣知名網紅,也來問我究竟應該怎麼做網路行銷,怎麼做知識付費。
所以我把自己做過的事情可以總結成1套新的系統,也就是《STAR創課系統》,它是我們公司推出了另一個爆款培訓,專門幫助有專業人士、老師、培訓師、KOL、想開拓線上的老闆,僅僅透過一次製作,就打造出一門持續賣5年,睡覺時可以自動化變現的線上課程。
到目前為止,這一款培訓已經被驗證到各行各業了,也獲得了巨大的迴響和成績,也成為了華語市場最多人參加的知識付費培訓。我們在非常多的領域內培養了不同的學員成功案例,培訓了100+企業,孵化了眾多僅1~3個月就變現破百萬的老師,幫助了100+不同領域的課程成功變現。
鋼琴教學、 塔羅牌、 美妝穿搭、身心靈、塔羅占卜、戀愛顧問、圍棋、剪輯後製、投資理財、數據分析、國際轉職、程式語言、美業(紋眉等)、命理、房產投資、音樂編曲、Tiktok教學、財商教育、股票交易、自我成長、直銷、求職/面試、投資交易、美國入職、泰國房產、電商、生命靈數、身心靈創業、電商教學、手工皂、攝影、膝蓋理療、留學顧問、理財教學………..(僅一部分)
現在,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個凝聚了創課家的社區,幾乎每週都有報喜的學員分享。
當然,這一篇文不是為了告訴你STAR創課系統都包含了什麼,或者目前為止有哪些成功案例。但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可以點擊以下按鈕:
這篇文是為了講述我一路成長過來的歷程。
在打造我的第二個產品:《STAR創課系統》的時候,我的心態跟我打造第一個產品《Youtube金牌運營秘笈》不同,現在比起來金錢的需求,我更看重的是找到真正想要打造線上課程的人,把我這幾年經營下來所學到的,所領悟到的,鑽研到的心法和技巧,獲客的邏輯,品牌的打造,自動化的系統全盤地教給對方。
這就是為什《STAR創課系統》採用的是顧問審核,符合資格才會邀請加入的方式。
所有想要了解或者加入課程的學員,必須預約審核會議,透過1個小時的會議,討論到對方的方向,目標,狀況等,來看是否適合加入STAR,如果適合,才會邀請對方加入。
當然,審核的不是我,而是我們的專業顧問。因為成功案例不斷增多,來諮詢的用戶也越來越多,所以我也僱用培訓了幾位顧問來負責這件事。
另外有一點不得不提,就是一般人聘請銷售的覺得都是要看成交率,來評判銷售的合格度。但是在我們這裡,我給他們另外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勸退率,來諮詢的人一定會有當前不適合加入課程的,比如開課潛力不足想法太天馬行空,或者還沒有準備好決心不足,認知不足。
這種情況我們都會勸退。我給顧問的勸退率是不少於60%,也就是來諮詢的人,有超過一半一定要勸退,成交不是我們考慮的事情。
如果勸退率不足60%,我會認為這個顧問急於成交,而不適合從事這份工作。因為我的理念很明確,如果對方還沒有準備好,或者不適合,那麼進來之後也不會認真學習,到最後也做不出成績。
而我並不缺那一點收入,我希望進來STAR創課系統的人都有潛力可以成功打造自己的課程。
小船,難道你不是為了賺錢嗎?
其實對我來說,早就過了那個階段了。
前前後後我的公司做的業務,總共幫助了超過1萬多用戶,很多人也透過我的方式,也成功打造了自己的課程系統以及網路事業。
所以真正讓我覺得最有意義的是,我能親眼看到我賦能的每個學員,把他們的知識和經驗都傳遞出去了。
就好比說我拿身心靈行業來說好了,我接觸到了很多身心靈的學員來跟我學做知識付費,我發現他們很多人有能力,但或許這族群都比較內向吧,不知道怎麼變現。所以當他們用我的方式成功不斷用自己的天賦賺錢後,他們會把自己的能力也複製到他們的學員裡。
例如有個學員niuniu,他們就很擅長圖文轉單,所以3天收了x學員業績破百萬。我想這就是教育的意義吧,你幫助的每一個人,他們也會傳承自己的能力去社會上各行各業的各個角落,我還有做高中老師的學員,他把自己的高中寫作系統,賣出了x千份,那對於那些高考有困難的學生來說,幫助他們考上理想的大學,這件事難道不是功德圓滿的事情嗎?
我們幫助過的用戶裡面,還有教英語的,教轉職的,教房產的,教投資的,教兩性相處的……所以你看我雖然實際上是服務了超過1萬多名的創業者,但是真正影響的人,是100倍以上。未來是千倍的在傳遞下去。
這件事是真正讓我開心的。
這就像是核裂變一樣,最終你會有種感覺,就是這個社會都在因為你而受到某種正面的影響。我相信很少會有一種行業,會有我這種內心充滿力量和使命感的感覺。
前幾天收到了一位同學的感謝郵件,是上了《STAR創課系統》,但是後來因為忙所以沒有開始做產品和做頻道,但是他告訴我,他在我這裡學習到了網路事業的底層邏輯,獲客,轉化,內容行銷,他說他現在在一家電商公司,我傳授給他的這些知識讓他順利秒殺了身邊絕大多數的同事,現在已經當上主管了。
他說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今天無論是學習什麼,將來都一定會以某種形式回饋到自己身上。
每次受到這樣的反饋,我都很高興。我想這就是做教育的初衷吧,我覺得創業真的不是賺錢而已。因為如果說只是為了實現旅居和財富自由,那我四年前就可以退休了。但是能夠幫助更多人,讓這種正向反饋不斷傳遞下去,是我現在的動力。
我們的王牌團隊
其實在我剛開始做《YouTube金牌運營秘笈》的時候,就有人質疑,說:小船你之所以能做課程,是因為你有團隊。
這句話可是錯的很離譜。基本上屬於認知不足的人才會有這種想法。大概是因為他自己沒這個經營事業能力,他就覺得別人也不應該有。
個人品牌做到現在,團隊也成熟了,我有幾點感悟,一起和你分享。
創業考驗的是老闆全鏈路的能力,特別對於小公司的老闆,需要具備非常強的個人綜合能力,老闆自己先跑通一個項目從0~1,後面的1~100都可以招團隊來複製解決。如果我當時沒有從0~1打通一個項目,就不會去招團隊。
在這個網路創業的時代,很少會跟以前那樣雇用一大幫團隊才開始做的。如果你先僱用了團隊,在你還在糾結在團隊的管理問題,如何給其他人定目標,如何考核發薪水的時候,你的精力已經被這些本來不屬於這個階段的事情給內耗光了。
你沒有時間和精力幹別的,有的只是對一個idea在實際落地執行前的無限討論和內耗。所以有這種想法的人創業絕對失敗。
我也是一樣的,當公司業務有更大的增長,需要專業顧問的時候才招顧問,需要行銷的時候才招行銷,需要文案的時候才招文案,而現在,這些職位再加上剪輯,設計這些。
但是,這些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像這樣的網路創業,遠距離工作是常態。而純粹的遠距離協作天然有非常巨大的管理困難。因為不像是辦公室,幾個人坐在一起,互相都知道對方在幹什麼,而且很容易溝通,只要說話聲音稍微大一點其他人都能聽到。目標很容易共有,進度很容易管理,有卡關很容易相互幫助。
而在我們團隊,所有人都是遠距的,我們一年只會見一兩次,而且都是團隊一起旅居的時候才會聚在一起。
平時的我們都是分布在各個國家和地區。有中國大陸,香港,台灣,馬來西亞,澳洲,甚至還有一位在英國的。
但是我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做到有效地每一年都在翻倍提升業績。這當然跟篩選出來的團隊成員本身優秀有關,另一方面也取決於我們的管理方法,和我的管理理念。
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拒絕平庸。
因為容許平庸的成員存在,就是對其他發揮優秀的人的不公平。如果直觀一點說,在我們這裡,假設100分滿分要做到90分以上才能通過試用期,如果是剛及格,或者做的還不錯,甚至比大多數人好,都不行。必須優秀,不接受平庸。
這個也是給所有創業公司老闆的一個建議。一旦你接受了平庸,那麼其他人就會知道你是容許這樣的發揮水平。會拉低整體的效益。
所以這幾年我最有成就感的是,除了我把自己的個人品牌和業務,用戶成績做好之外,我也沈澱了一隻,從知識付費到個人品牌到流量到私域直播成交都非常強的隊伍。
如果你想要知道我平時是如何管理團隊的,一個網路創業團隊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管理,請看我這一部影片:
這個成績在創業團隊中是非常罕見的,尤其還是遠距辦公。
團隊已經超過了10幾個人。現在他們也實現了沒有地點限制的工作,我寫這篇文的時候,有的團隊成員在紐西蘭一邊工作一邊旅行已經半年了。
現在我們團隊的核心成員有內容創作,有廣告投放,有社群運營,有顧問運營等等。
比如我們的內容團隊,主要負責我們公司每月的直播內容,單單靠直播單一途徑,這兩年下來每個月給公司創造超過1000萬台幣的業績。除此之外,還有社群媒體的經營,包括YouTube影片內容,我們已經打造了一條內部的極致內容供應鏈團隊,現在我也不需要親自下場去寫內容,只需要做好統帥的角色就可以了。
內容團隊產出優質內容,透過產生自動化大規模精準流量,進而帶來大量的優質客戶。
還有我們公司的顧問主管,直接領著數名專業的顧問人員,因為每個月都會有超過300名用戶需要找我們1對1諮詢,我們已經幫助過7000名用戶了,超過7000多次的實戰經驗,這對於華語圈市場而言,應該沒有誰的顧問諮詢量比我們的多。
所以,從去年開始,有很多自媒體同行,或者想發展線上事業的老闆來請教我們顧問成交和銷售團隊管理是如何進行的。
等等等等,我隨便拿出一位成員,都有信心吊打絕大多數的同行。
他們不只是螺絲釘,而是非常有實力的大腦。所以薪資都是高於市場上的同齡人好幾倍以上,他們都是靠結果決定自己的薪資。而且他們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工作地點。
他們的工作也讓我更了解整個網路創業領域,市場上大量客群的需求,才能讓我在商業策略上,不斷地自我迭代,而這些新策略,我一直都拿回來立即測試和執行,把結果方法再交付給我們的學員。
透過這樣的正循環,這就幫我們公司打造了一個巨大的壁壘,所以才會一直不缺用戶,同時頻出見證,因為我有一個很強的團隊,不斷賦能我們公司的業務,產品,以及客戶上,讓我們一直保持行業頭部的競爭力。
要活著,但不要只是活著
現在回想起來這幾年的經歷還是很心潮澎湃。
當我寫下這篇文字的時候我正在泰國的一個美麗山村。因為這裡很安靜,環境很美,人也純樸。重要的是居然網路環境也很好,所以我心血來潮決定在這裡住一個月。我現在正在陽台上,用一個下午寫下了這篇文字。
如果你告訴當時在日本的我說,我每個人都可以在線上打造自己的事業,我會相當的懷疑。因為這聽起來真的匪夷所思。
但是這就是現實,網路的發展讓你有機會在線上以做自媒體的方式展示你自己,也有機會讓你把產品完全線上化,實現一個人隨時隨地並且沒有天花板的收入。
我沒有什麼過人之處,如果有,那就是我不願意委屈求全的性格,讓我一直折騰和挑戰。
你問我其實有沒有害怕過?說實話,當然有啊。
我的事業當然不是一帆風順的,我的每次第一次嘗試,沒有人可以教我,都是非常忐忑。很多經歷,吃一塹長一智,這些都是用錢用時間給砸出來的經驗。所以練就了現在我對任何項目,基本都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我自己手裡有好幾個項目年營收每一個都分別有大幾百萬美金,整個流程也是我從頭到尾整理出來的。
我們有太多人覺得自己習慣的就是唯一的,覺得每天朝九晚五就是約定成俗的,自己大學時候學的是什麼專業,就去找什麼樣的工作是不言而喻的,好好上班,穩定生活才是正確的。
但我要告訴你的是,你有更多選擇。
因為普通的勞動(上班)只能讓你賺一次性的錢。
但是經營網路事業有非常強的複利功能。我只要做一次影片,一直會有人源源不斷的進來看影片,持續帶來收入。也就是說,只要做1次內容,收益就會永遠的持續下去。
無論是你吃飯的時候,還是睡覺的時候。
而如果你有一個可以傳授出去的技巧,你有一技之長,你也可以打造自己的線上課程產品。那你就有了更高的收入天花板。
所以但凡如果你有這個機會,我真心推薦你嘗試一下。如果你到現在還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身上有什麼可以售賣的價值,甚至不確定有沒有人願意為你的價值付費,那我想送你一本我寫過的書《價值》,它已經4萬5千多人領取過了。
它已經幫助這批人找到自己身上能拿來銷售的價值是什麼,還有一部分人成功把自己的閃光點,包裝成一個有市場需求的產品在網路上賣出去,賺到了不少被動收入。
你可以是一個很厲害的廚師,那你做菜的經驗和知識,就是一份可以售賣的價值。
又或者你特別擅長聆聽朋友的心事,那你的耐心開導、陪伴,也可以是一份可包裝的價值。
當你找到了自己的價值,下一步就是要價值產品化,把自己的知識、經驗、專長包裝起來,做成一條被動售賣的網路產品線。
所以我也配合《價值》這本書,出了這一節免費的公開課《如何打造僅1次製作,持續爆賣5年,睡覺時幫你自動化變現的線上課程》。
我把我做知識付費的所有方法論和策略,如何從0打造擁有破3億銷量的線上產品線,做出暢銷好賣線上產品的底層邏輯和方法都總結在這堂公開課裡了。
所以如果你真的對產品化你的能力、資源有興趣,我強烈建議你花一點時間,把這2份免費教學看完。
賺錢的底層邏輯
寫到最後,我還想說一下為什麼我說經營自媒體和打造線上課程是對普通人來說最好的0成本創業途徑。
賺錢其實有幾個邏輯:信息差,認知差,執行差,競爭差。
信息差:我知道的你不知道,我就能賺錢。
認知差:我懂的你不懂,我比你看得更遠
執行差:我們都懂,但是你沒做,我在做
競爭差:我們都在做,但我做得比你徹底,我的員工比你更拼命
對於一個賽道來說,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就拿電商來說,如果是20年前開始做,那基本上隨便你做點什麼現在應該都財富自由了,因為競爭少。後來做的人多了起來,誰的經營理念好,選品有眼光,內容策略好,就更容易脫穎而出。
等到大家認知水平都有了,那就是比誰更拼命了,然後等到大公司入駐,那基本上就是白熾化的競爭了,小團隊根本活不下來。
這是大多數賽道的必然發展。這也是為什麼絕大多數人沒辦法抓到某個風口賽道的原因。因為當你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晚了,很多人已經在做了。
那麼自媒體,或者線上課程呢?其實這兩個很特殊。有一點遵循這個邏輯,但是會輕微很多。因為無論是自媒體還是線上課程,靠的都是【個人品牌】,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
比如說我經常提到的一個學員,叫氣候媽媽的,做的是非常垂直的領域。
要知道她的目標客戶,是那些工廠老闆,這類人本來就很稀少對吧,如果是放在沒有借助自媒體的時候,要跑遍大江南北斷多少腿才能觸及到可能有需求的客戶?
但現在她就透過在YouTube拍攝影片,有需求的人自然會去搜索,一旦看到她的影片自然而然就會被她的內容吸引,然後了解到她的專業和能力,然後付費尋求她的專業幫助。最關鍵的是這群人已經透過她的內容了解她的能力,所以絕對不會像對待一個上門的保險推銷員那樣抱著懷疑的態度,而是迫不及待地尋求她的幫助。這就是網路行銷的魅力。
然後比如說旅行行業的。
你肯定知道有非常多旅行YouTuber,但是北海道女婿還是能做起來。這不是因為他做的有多早,而是因為就是有人跟他同頻,喜歡他的經歷,喜歡他的生活和分享。所以他賣產品的時候,每次都會吸引到他的鐵粉,鐵粉不會單純的比價格。
也不僅僅是販賣知識或者專業,大陸的直播間賣水產品,賣茶葉的火爆的不得了。即便你是一個線下做的很成功的老闆,如果你不了解線上獲客的方式,打造自己的獲客渠道,未來你的客戶也會被同行搶走。
所以如果在5-10年後,如果你還不會做自媒體,不會線上獲客,可能就像現在不會用智慧手機一樣。所以,即便是2023年的現在,我依然認為互聯網時代是充滿機會的。
但是這個機會就是像我一樣,無論你是什麼身份,展現你自己的價值,你的學識,你的經歷,你的見聞,你的音容笑貌。這就是你的價值,是你獨一無二的地方。
最後,衷心地希望每一位看到這裡的朋友,都能收穫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
“要活著,但不要只是活著。”